• 回归家园
  • 太阳故乡
  • 木兰天堂
  • 精神高地
  •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文化中国行 | 指尖传承!西畴学生现场体验非遗手工

    发布时间:2024-06-07 15:32:37  

    文网讯 非遗项目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回归线上,代代相传,让非遗项目经久不衰。6月6日,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观赏和体验活动中,更加直观明了地了解西畴非遗文化。

    当天上午,在北回广场泡花绣展位前,学生们围成一圈,拿上提前准备的绣面,在非遗传承人现场教授中,学习“颜料”工序,学得有模有样。

    另一边,在篾编油帽展位前,学生们显得有些笨拙,手里的篾丝不知如何下手,非遗传承人耐心地教学生把篾丝压在提前做的帽尖上,篾丝如针一般穿梭,形成“花纹”。

    “我觉得编油帽很不容易,一个小时才能编一点,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怎么喜欢编油帽,但这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把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西畴县第三小学学生周媛媛表示。

    非遗知多少

    泡花绣

    泡花绣是兴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情感世界、生存状态、艺术追求民俗风情为主要反映对象,进行艺术创造的民间传统工艺。绣品被面、床罩、门帘等是生产生活、装饰家居、传情表意、馈赠亲友的日常用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表达人们趋吉避邪和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

    篾编油帽

    新马街乡上落村篾编油帽,制作工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篾编油帽作为精美的工艺品可供观赏外,主要用于防晒、防雨。

    壮族鸟衣

    壮族濮侬人传承制作鸟衣,穿鸟衣此习俗源于古越人鸟部族群后裔濮侬人的鸟图腾崇拜和仿鸟打扮,对研究鸟族群的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濮依鸟衣,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人类发展的“活化石”。

    董马腊肉

    董马腊肉声名远扬,主要销往北京、香港、新疆以及省内,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该地区独特的气候,独特的绿色环境,流传至今的制作工艺。腊肉成品色泽金黄,色美味香,食而不油腻,腊肉中磷、钾、钠的含量丰富,还含有优质脂肪和优质蛋白质、令食客难以忘怀。

    水烟筒

    木质水烟筒是西畴的特产,多用清香树芯车制而成,以老树为佳,将选取好的清香木锯成毛坯,用车刀车成圆筒,打磨光洁滑亮,再将木芯钻空,厚薄一致,口底及中部包铜或者银箍,佩以银链玉坠,烟嘴为老金竹节,上部留三尖如佛指。除图纹美观、经久耐用之外,还长期保留着一种独特的木香味,烟筒水能过滤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减少吸烟对人体的侵害。

    手工挂面

    西畴手工挂面完整保留了古老传统的制作工艺,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做出的面条,细如发丝,光滑筋道,入口绵软,回味悠长,每一丝挂面都包含了世代西畴人的生活和情感。

    (西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忠磊 见习记者:陆治安)

    (编辑:唐雪娇 排版:冯明兰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