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家园
  • 太阳故乡
  • 木兰天堂
  • 精神高地
  •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西畴:升级版“工分制”蹚出联农带农“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06-28 10:35:06  

    “这块地占地5亩,是公司和合作社共同打造的辣椒试验田,我们组织农户进行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管理,农户除了流转土地收入,还有参与劳作多劳多得的‘抢工分’收入。”一大早,文山建投东升研学基地的负责人陶师傅便来到西畴县兴街镇东升村“工分制”动态分红试验田,查看最近几天辣椒的生长和采收情况。

    东升村工分制动态分红主要有两种分配方式,一方面,在建设“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联农种植示范基地、研学体验基地”三位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过程中,将基地周边16户农户30.36亩连片土地一并流转发展,从中划出5亩试验田,群众以土地租赁的方式增加收入,还可到试验田参与劳动,以“抢工分”的形式实现“收租+工分”动态收入。另一方面,到东升村农业产业基地里劳动的农户,除了获得应发工资外,根据工作总量、质量和收入总量进行考核,合格者每天记5分积分,公司、合作社在收入利润中预留10%利润作为农户多劳多得“抢工分”的兑现资金,56户群众实现抱团及利益二次分配。

    红色土壤孕育浓厚联农带农氛围

    联农带农的关键在于“联得紧、带得稳、收益久”。近年来,西畴县积极推进由党委、政府牵头,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协同推进,广大农户参与的联农带农模式,以达到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致富的目的。

    东升村何以成为全县打造重点?

    “东升村探索的升级版工分制并非照搬70年代工分制,是基于东升村曾获得毛主席批示的历史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的联农带农机制。”兴街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多年来,批示内容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启示源源不尽,激励当地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激励东升村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实阵地。随着红色土壤孕育而出的,是关系稳定、联结紧密的浓厚发展氛围。

    在此背景下,依托东升村成功打造为3A级旅游景区优势,以及“东升主题公园、东升文化园、东升研学社、东升公社时光记忆走廊”红色文化矩阵,兴街镇积极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以东升合作社作为大股东,探索跨区域多村联营模式,1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抱团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目前,已撬动社会资本投资1000余万元,公司实现经营性收入近400万元,有序推进了东升合作社的多元化发展。

    这篇“与大户联结、与市场联结、与基地联结、与项目联结、与企业和农户联结”的“联”字文章,联出了“多足鼎立”的稳定发展格局,是西畴县在创新联农带农机制过程中一次成功的探索,为孕育升级版工分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升级版工分制给出联农带农“最优答案”

    在搭建升级版工分制平台过程中,一方面,县级部门为东升村牵线搭桥,与相关高等院校、实力雄厚的公司进行合作,在产学研基地、红色文化露营基地等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中还原历史场景,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红色文化IP,以延续红色历史文化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另一方面,为加强升级版工分制平台的凝聚力和组织力,持续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主体抱团发展、利益共享,镇党委派驻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下沉一线,协助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各方主体紧密联系在一起。

    “小农户家庭经营仍是县内农业发展的主要经营方式,为确保平台搭得起,农民能获利、多得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种粮、务好农,必须发挥党组织引路和‘黏合剂’作用,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西畴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于有土地、有产业或有其他发展条件的农户,县乡村合力支持其成长为家庭农场,引导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为农户与企业架起联结的桥梁。对于基础薄弱、缺乏条件的农户,以“振兴看我村”小程序为载体,相关产业、基地按照预留股份、预留群众试验田的形式,将群众组织起来,统一按照公司技术标准参与劳务,通过全程纪实最后实现工分兑现。目前,已经组织农户700余人次参与务工,户均实现增收1840元。

    (郑舒予)

    (编辑:周秋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