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二月初四
西畴县蚌谷乡达孟海子村的壮族群众
都会过一个“特殊”的节日
这个节日的主角不是壮族群众
而是他们的“伙伴”
到底是什么节日呢?
一起走进达孟海子村一探究竟
近日,记者来到蚌谷乡达孟海子村看到,村里的壮族群众身穿精美的民族服饰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现场热闹非凡。参加活动的群众排成两列整齐的队伍,随后,三名群众牵着三头头戴红绸大花的水牛来到队伍最前排,大家唱着壮族歌曲、跳着舞蹈,边走边唱把牛牵到田地里,解下牵牛绳,让牛肆意吃草。
当地群众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壮族专门为耕牛设置的一个节日,名为“放牛节”,是从老辈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这个节日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放牛节”这天,各家各户清早起来后,要清扫牛圈、修整牛栏、准备精细草料,有条件的还要清洗牛身,这一天不能赶牛下地干活,而是要把牛放到田间地头或者山上,让牛能够肆意吃草休息一整天。不奴役、不叱责、不打骂,既表达对牛的感谢和敬意,歌颂牛的勤劳和对人们做出的贡献,也是祈求风调雨顺,更好地促进春耕生产。
“放牛节”当天,勤劳的壮家人也会备好美食、美酒,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来过节,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感受节日氛围。
故乡的耕牛,在农忙时节,勤劳的牛儿总是帮助人们翻新土地、助力生产,耕牛是农人的宝贝,农闲时人们把它们养得膘肥体壮,以备来年再次耕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农机大量涌入田间地头,取代了劳作的耕牛,故乡的牛成为记忆中最美的风景,现在举办“放牛节”,能让人们感受到农耕文明情怀,回味出故乡味道。
(西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胡昌佳 韦福林 叶林鑫 朱武钦)
(编辑:李娟 排版:冯明兰 责编: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