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家园
  • 太阳故乡
  • 木兰天堂
  • 精神高地
  •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萌宠”来了!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畴小桥沟片区启用“神器”

    发布时间:2024-01-09 16:52:28  

    为及时了解掌握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分布以及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及受威胁情况,2023年10月,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畴小桥沟片区布设红外相机,启动实施了保护区“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系统建设,几个月以来,发现了不少野生动物。

    建设“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系统

    记者从西畴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获悉,长期以来,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畴小桥沟片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及受威胁情况的开展调查形式单一,只能通过野生动植物专家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户外调查中发现,尤其是野生动物领域几乎处于空白。对此,2023年10月,西畴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启动实施了保护区“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系统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并成功接入国家林草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并投入使用,自然保护区管护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系统是指运用卫星遥感监测、航空遥感监测和地面站点监测等手段,基于数据挖掘、数据融合、数据协同等关键技术,获得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的相关数据。通过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从一个建筑体到城市(区域)全时、全息、全域的信息数据建立精准感知、高效识别、智能评价、综合预警的监测感知体系,可提供大尺度、高精度、全时空实时预警服务,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该系统上线后,不仅节约人力,而且能24小时在线监测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在保护区路口处,当发现有人类活动时,会自动启用劝退语音提醒。同时,也可对保护区内火灾及时预警。”西畴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局长吴代琼说。

    布设60台红外相机监测

    据了解,保护区“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系统建设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实施,其中,在西畴辖区小桥沟、南昌、扇子地、林安冲、冷水沟、金竹林等地部署无线自主基站10台,出口基站5台,布设红外相机60台。

    西畴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于2023年年初启动了项目选址及点位布设,先后完成基站组装、电力保障、网络连接和红外相机安装工作,并于11月底完成系统调试投入使用。本次红外相机布设根据间隔500米,通过照片和视频来记录并获取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其种群大小、分布、行为、生境等数据,基本构架出保护区内重点区域陆生野生动物监测网络。

    拍下100余条野生动物活动轨迹


    巨松鼠(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白鹇(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帚尾豪猪(三有陆生野生动物)

    截至目前,已通过该系统监测到麂子、豹猫、白鹇、鼯鼠、果子狸等多种陆生野生动物活动画面,共上传国家林草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野生动物信息数据100余条。

    吴代琼介绍,下一步,西畴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将依托“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系统,完成自然保护区监测数据集成分析和综合应用,全面掌握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构成、分布与动态变化,及时评估和预警生态风险,对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实施全面监控,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协同共享体系,为保护区管理、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科学支撑。

    (西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忠磊 通讯员:谢帮万 高文怀)

    (编辑:郭韦 排版:向传帅 责编:郑泽娅 终审:资云波)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