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畴县紧紧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要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营造“发案少、秩序好、乡风文明、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良好环境。
搭建“接诉即办”平台,用好一线工作法。依托数字西畴搭建“接诉即办”平台,2022年7月1日上线至今,办结各类群众诉求2843件。一是垂直管理,压实责任。平台与全县1774个网格融合,受理民生诉求,按照“应当办的即时办,不能办的即时推送”原则,压实各级网格责任。二是统一入口,整合资源。以“接诉即办”平台为统一入口,整合全县数字平台资源,后台归口为行政服务和基层治理两类诉求,分别由县政府督查室和县综治中心负责,解决群众多头诉求、干部多口办理等问题。三是加强考评,提升效能。制定考核评价机制,明确各乡(镇)、部门接诉办理的权责和时限,严格责任追究,解决边界模糊、条块合力不足等问题。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典型引路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挖掘基层治理鲜活经验和有效做法,培树一批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典型品牌,形成辐射带动、典型引路效应。一是畅通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监督和管理的渠道。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推行“四议两公开”和“一事一议”,细化完善小微权力清单。探索形成“一约、一榜、一章、一卡”联动自治机制,全面推开“幸福超市”、诚信“银行”“5分钱工程”。召开群众会修订“村规民约”,进行“红黑榜”积分管理,评选出董马乡小寨村程芳英等一批先进典型家庭,让群众“不比吃穿比进步”。二是抓住社会治理的“领头雁”。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十有十强”规范化建设,建立挂村领导、社区党总支书记及委员“三帮一”管理机制,定期定时组织党员群众参与“美丽家园建设”、爱国卫生运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活动。三是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依托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有效遏制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等问题,破解“政府管不好、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难题。
强化基层党建作用,赋能基层治理。坚持从社会治理单元抓起,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通过管住网格来管住各层级。一是推行“大党委”社会治理。建立“县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乡村干部包组”机制,把社会治理纳入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内容;设置矛盾化解等“党员先锋岗”,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在所有村小组修建活动室,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群众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二是推动力量下沉。在乡镇配备政法书记,保证乡镇“有人管事”;在村(社区)配备综治专干、辅警、法律顾问、法治宣传员,保证村级“有人干事”;建成三级综治中心,整合乡镇综治办等力量实体化运行。目前,已配备政法书记9名、综治专干85名、辅警76名、法律顾问9名、法治宣传员540名。三是探索“智慧+”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深入实施“雪亮工程”和“平安乡村”等项目,建设“智慧西畴”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和乡镇综合治理指挥中心,将基层“治理”变成基层“智理”。
(来源:文山州效能办)
(编辑:冯欢彦 排版:张振飞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