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家园
  • 太阳故乡
  • 木兰天堂
  • 精神高地
  •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西畴:“律”动下坝 年年有余把歌唱

    发布时间:2023-05-18 16:10:35  

    下坝村隶属西畴县鸡街乡那马村委会,村前公路蜿蜒如彩带、村后山梁连绵起伏,鸡街河沿路而下至岔河与达马河交汇之处,是珠江水系源头之一,村民在依山傍水的“鱼米之乡”繁衍生息。

    下坝村有34户134人,农村劳动力85人,党员5人,其中壮族有33户129人,占全村总人口96%(属壮族侬支系),属于典型的壮族聚居村寨,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是壮族曲艺“渔鼓说唱”的发源地。壮族曲艺“渔鼓说唱”传承历史久远、保存较为完好,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于2005年6月被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守好村品文化底蕴  凝聚精神合力

    大力保护村子原有民族文化及生态环境,依托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传承民族“渔鼓说唱”文化。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凝聚壮族人民的创造才能和智慧,以“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为抓手,按照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的思路,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共同补植添绿、栽花赋美,共同建设绿美乡村,实现人文绿美建设和谐统一,留住乡韵乡愁。

    提升亮化美丽村庄  改善基础风貌

    依托文旅产业发展项目,绘制乡村别致风光,突出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特色亮点,结合村庄布局依势造景。建起约1公里的村内道路景观,开辟绿地建设,全村家家户户庭院内种上景观树和花草,种植花草树木种类达15种,共3270余棵,带动了村庄总体颜值“大提升”,同时拓展了民族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了点上有特色、线上见风景的美丽村庄示范样板。

    打造特色产业  推动美与富齐头并进

    下坝村探索出了一条“集体+文化+产业”的新模式。成立满山红火龙果合作社,10余户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力等形式参与,共发展火龙果、柚子等季节性轮种产业600余亩,实现了户均增收1556元。并在秋收季节开展丰收节等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生活,又弘扬了壮家特色文化。

    通过充分挖掘侬人文化、产业特色等资源优势,持续推进农文旅一体化融合新发展,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下坝村虽小,但“寸土之地”尽显“民生幸福”,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在村庄绿美建设中得到提升,实现了绿美与民族文化和谐共生。

    (来源:西畴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周西杨 排版:张振飞 责任编辑:吕静 终审:资云波)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