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的阳光洒在西畴县的田野上,连片的辣椒地里,一个个饱满的辣椒挂满枝头。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椒农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灵巧的双手在枝叶间翻飞,不一会儿就摘满了一桶桶鲜翠欲滴的辣椒。欢声笑语在田野间回荡,呈现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生动画面。
7万亩辣椒孕育产业新希望
走进董马乡通心坡村的辣椒产业基地,80余亩辣椒长势正旺。绿油油的植株间,椒农们正忙着采收辣椒。“一掐一攥”,动作娴熟利落,不一会儿,一个个鲜嫩饱满的白辣椒就装满了桶。

“今年我们投入了15万元村集体资金,种植了80余亩辣椒。”通心坡村党委书记陈先发站在田埂上,望着长势喜人的辣椒,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按照每公斤3元的保底价格计算,预计可以实现亩均增收2500元。”他的话语中透着对辣椒产业的满满信心。
在新马街乡坪坝村,农户代常崎正在自家3亩辣椒地里忙碌着。红得发亮的辣椒挂满枝头,映红了他喜悦的脸庞。“果实又大又红,颜色又正,我们吃着口感也好,老板也很喜欢。”他一边麻利地采摘,一边算着增收账:“目前来看,每亩产值至少在5000块钱。”

据统计,西畴县今年辣椒种植面积达70210亩,预计总产量7万吨,总产值将突破4亿元。这一串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像陈先发、代常崎这样的椒农,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的产业希望。

董马乡通心坡村群众在交售辣椒
家门口的“致富岗”托起幸福梦
在董马乡香辛料佐料收储分拣基地,机器运转声此起彼伏,现代化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新鲜的白辣椒经过严格筛选后,进入清洗、分拣、包装等工序,变身为一袋袋优质的辣椒鲜条。

“自7月底开秤收购以来,我们日均收购辣椒7吨—10吨。”西畴兴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廷安介绍道。随着白辣椒进入集中上市期,辣椒收购将一直持续到2026年1月,日均收购量较为稳定,为辣椒产业规模化发展注入“硬支撑”。
冷链物流的建设更是为西畴辣椒插上了“翅膀”。新马街乡的冷链仓储中心不仅服务本地,辐射范围还涵盖周边多个乡镇。每天晚上,这里都上演着热闹的交易场景:农户们带着丰收的喜悦前来交售辣椒,工人们忙着分拣、入库,运输车辆整装待发,准备将新鲜的辣椒运往全国各地。

群众在新马街乡冷链仓储中心就近务工
辣椒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产品价值的提升,更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在辣椒基地、加工车间、冷链仓储等环节,随处可见当地群众忙碌的身影。
“我们来厂里上班,离家近,一天有100元。货多的时候,能挣200多元,我们打算一直在厂里把活干完。”董马乡么铺子村村民吴应仙在香辛料佐料收储分拣基地一边熟练地分拣辣椒,一边笑着说道。计件收费的模式让她能够灵活安排时间,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简单的话语里,满是通过劳动增收的踏实与满足。
吴应仙的故事,是西畴县创新“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惠及千家万户的生动缩影。当地引入农业开发公司,通过“联农带农”“保底收购”等方式,让农户吃下“定心丸”。这种模式实现了“一地三金”(土地出租得租金、群众务工得佣金、种植发展得现金),多方共赢的机制让辣椒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多元发展提升产业价值
西畴辣椒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体现在规模与产量上,更在于其不断延伸的产业链与多元化的产品形态。

在董马乡香辛料佐料收储分拣基地,现代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原本单一的白辣椒经过加工“变身”为辣椒鲜条,大幅提升了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基地负责人许廷安表示:“我们正积极拓展产品线,未来还将推出泡椒、干辣椒等更多风味辣椒制品,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这种从“鲜食”到“加工”、从“原料”到“商品”的转变,正是西畴辣椒产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不仅稳定了货源,更通过技术指导、保底收购等方式,带动农户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进一步提升辣椒品质与品牌影响力。冷链物流的完善让西畴辣椒突破地域限制,“鲜”行千里,直通北上广等大城市,真正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高效连接。

多元产品、多种渠道、多方共赢——西畴辣椒正在以更丰富的形态、更广阔的市场、更稳健的步伐,书写着小辣椒背后的产业大文章。

(西畴融媒记者:勾永龙)
(编辑:董飞 美编:冯鹤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