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家园
  • 太阳故乡
  • 木兰天堂
  • 精神高地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党建引领村庄建设,看博海村的幸福变迁

    发布时间:2021-04-08 16:36:34  


    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是根本

    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是核心

    走进“十四五”

    如何实现脱贫攻坚

    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西畴鸡街乡大寨村委会博海村

    这个从大山深处搬出来的村子

    将用美好生活告诉我们答案

    正值春天,走进博海村,各家各户房前鲜花簇簇,屋后绿树成荫,老人们围坐在活动室外的座椅上聊天,年轻人外出劳作……好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

    博海村全村共有34户164人,是个不大的村子,家家住上了“洋房”,进村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记者在鸡街乡大寨村委会鸡街乡大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正丽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党建引领下,博海村村庄建设的幸福蝶变的故事。

    陈正丽告诉记者,博海村原先住在大山深处,进村路是陡峭的泥土路,村民生产生活极大受限,2004年6月,博海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商定提出将进村路浇筑成水泥路,在政府补助水泥的基础上,村民集资元,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带领群众投工投劳完成2.5公里进村水泥路浇筑。路虽然通了,但是因为大山的阻隔,问题仍然存在:猪能卖钱,但没有人愿意开车进来买;孩子们上学来回有两三个小时的路程,天天早起打消了孩子们积极性;还有就医、生活……

    就在这时,脱贫攻坚战打响了,村“两委”干部全力向博海村村民解读习总书记提出的“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政策入脑入心后,博海村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西畴精神”,放弃原有的住处整体搬迁到大寨村甘蔗园进行安置,搬下来两年后,村民们的抗震安居房终于全部建成了。

    时任鸡街乡大寨村委会博海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朱开云对变化深有感触:“以前在老家公路不通,公路不通我们就把公路挖通了,每家出10600块钱把路硬化了。后来发动人民群众搬迁到下面,把路弄好,把水和其它的全部拉通,搬来下面后大家盖房子也是互相帮助,大家都团结就把每家的房子都建好了。”

    村子刚搬迁,缺的是资源。地虽然平了,离乡镇也近了,可是村子的道路硬化是个大问题,水也不通,怎么办呢?博海村党支部书记、村长的朱文华为村子的建设拟定了初步建设方案。首先发动村民们集资、出劳力把桥修起来;再把路全部硬化成水泥路;再解决饮水问题。朱文华又动员村民们每家每户集资了1000多元,出力买来铁水管把水从老家引下来。路通了、水通了,村内人居环境美化亮化也开始提上了日程。在全县上下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的之际,村民们主动打扫卫生,清理积存的垃圾,把自家的厕所改成卫生无害化厕所,卫生好起来了,日子就这样慢慢过起来了。

    提起村子搬迁,村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村民余盛福告诉记者,刚开始村干部动员大家搬家的时候,大家都不甘心,辛辛苦苦建起的房子没住几年又要重新花钱去新地方建,觉得不划算,但是在村干部几次三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们就跟着搬了,当时没想过搬下来能那么方便,日子也正在一天天好起来了。

    余盛福说:“搬下来我们房子也建好了,现在比以前方便多了,现在来说赶街也方便了,吃食方面也有车送货上门,很好很方便。”

    (西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德春 胡昌佳)

    (编辑:郭韦 排版:钟晓明 审核:资云波)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