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绿道投树成荫,延伸至小小村内;美丽花带一路点缀而来,姹紫嫣红锦簇成趣;竹篱环抱的小道整洁干净,每隔几步,红色的“消防桶”错落有致,为画面增添一抹活泼的色彩;庭院洁净、田野整洁,集合着村民们巧思的“一步一景”独特而别致,这就是西畴县西洒镇骆家塘行政村老尹地村小组。
这个仅有49人的“小山村”,14户人家零星分布在1.3公里的村庄道路边,常住人口仅有8户,为什么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迸发出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的“大活力”?这还得从村小组的3名党员说起。
“一开始我们连活动室都没有,更别提资金了,人口又少,不把人聚在一起什么都干不成。”村小组长郑维友说,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村里的3名党员商量,决定发挥党员带头作用,自掏腰包支持美丽村庄建设,带领群众一起干!
群众会接连召开,群众出谋划策,党员把稳方向,从党员自掏腰包到村庄集体筹资,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在共同努力下将村庄一点点变美,爱护环境、美化村庄的良好意识得到提升。“对我们村的建设我很满意,到处干干净净的,没有臭味,别人来我们村玩,我们都很感到很自豪。”村民雷文友说。
老尹地村的村民已经养成了洁净村庄的自觉性,涌现出不少像雷文友这样爱干净、讲卫生的代表。党员每个月都带领村民开展两次全村大扫除,“5分钱”工程保洁员张陆珍每周都要对主路面进行3次清扫,以身作则鼓励其他人持续维护村庄环境卫生。人居环境整治从路面到庭院,从屋舍到田地,实现了空间的全覆盖,也实现了群众自觉性的大提升。
进一步深入村庄,玻璃瓶整齐排列装点着绿道,木模板锯齿状切割组成了别致的花盆,山石垒砌的花台也多了几分古朴韵味。据介绍,这些都是村民们智慧的结晶。“因为缺乏资金,村内的景观打造我们都得绞尽脑汁就地取材。没钱买砖,我们就使用烤烟房拆后的废砖和石头来垒砌花带,村民自己出了竹子,在参考别村的竹篱后,加以改进,用更牢固的编织法编出更好看的竹篱。村里的年轻人还上网现学,教我们把破瓦打碎后混着碎石铺在路边……”提起村里的景观打造,郑维友滔滔不绝。
日新月异的绿道花带景观建设,不仅扮靓了村庄面貌,还提高了村民爱护卫生的自觉性,更提振了他们进一步团结起来建设美丽家园的信心。
人居环境建设,宜疏不宜堵。村庄内绿道竹篱上挂着的红色消防桶,可不是装饰品。“以前村里路上经常出现烟头,与其三番五次地禁止他们丢,不如就给他们集中丢的地方。”郑维友介绍,村民筹资购买的消防桶合理布置,有效解决了村民吸烟后乱丢烟头的问题。村庄沿路分布,人家较散,因此也沿路设置了多个垃圾桶,方便村民就近扔垃圾。垃圾集中处理、及时转运,这才是小小村庄日常维护良好人居环境的秘诀。
下一步,老尹地村将大力推进厩舍改造,进一步改善环境卫生,全力建设和谐、美丽、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
(郑智维)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