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西畴县鸡街乡持续巩固拓展“西畴新现象”治理成果,探索出“源头抓治理,全民创平安”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通过实施“一核一班一网一屏一卡”“五个一”工程,走出党建引领“鸡街之治”新路子。目前全乡287个村组中,有255个村连续10年矛盾不出村,102个村连续10年不发案,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得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一核多元治鸡街——“党建引领”带动“共建共治共享”
鸡街乡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乡党委领导、村党委(总支)负责、党支部领头、党员示范、全民参与”的“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红色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彰显“红”的本色,体现“治”的成效。
突出组织带动。围绕各村发展定位,持续推进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通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持续实施“领头雁”工程,党建的“引擎力”串起了基层社会治理“千条线”,实现了从党支部“独角戏”到全员“大合唱”的转变。创新实施“小手册、小板凳、小切口”“三小”理论宣讲模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群众自觉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治理。例如,因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导致各类矛盾问题长期积压,在2018年发生影响恶劣的“2·10”案件的“胡迭村”,通过实施党支部整顿,实现了从“问题村”到“旗帜村”的华丽蝶变,“胡迭村”变为“蝴蝶村”。鸡街村党委探索出了“五创五变”治理模式,快速有力的完成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改,从“后进村”变成了“后劲村”。
突出群众主动。引导287个村组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后卡村由党员带头成立了义务联防联控队和人居环境义务整治队,连续30年不发案,被称为生态宜居的“和谐村”“网红村”。
一班多能稳鸡街——“小专班”弹出“大和谐”
围绕“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工作思路,成立了鸡街乡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专班,整合各中心(所站)力量,持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上,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坐班接访+敲门问事”,化“被动应诊”为“主动问诊”。专班在“坐班接访”的基础上,乡村两级实行常态化进村入户“敲门问事”,矛盾纠纷每日排查、重要时段集中排查、热点问题重点排查,变“坐等群众上门应诊”为“主动上门向群众问诊”,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2年来累计共开展主动上门问诊220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150件。
“三调联动+五级联防”,化“处置应急”为“主动预防”。对于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建立“三调联动机制”,专班定期对婚恋纠纷、林地纠纷等重点矛盾隐患风险按照易难急险程度量化赋分,将矛盾纠纷设定“红、橙、黄、绿”四色预警,由矛调专班组织联合会商、制定方案、调处化解。打造“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推行“群众—治安联防队—村民小组—村委会—派出所”五级联防模式。通过矛调专班对矛盾纠纷进行大排查、大化解,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引发的风险隐患,“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和个人极端暴力案件从源头上得到有效遏制。2022年,矛调专班共受理各类纠纷76件,受理率达100%,调处成功70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1%,无调解不当而发生民事案件转为刑事案件或非正常死亡,全乡刑事立案同比下降33.3%。
一网多格兜鸡街——“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积极探索网格化挂包管理和“十户联防”工作机制,形成“以网格为基础、以群众为主体、以村社联动为保障”的网格管理新格局,实现全乡一网多格、一网多能、网格共建、服务共享的“一网兜”,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聚焦“一网覆盖无死角”。建立“乡—村—组—十户联防组长—联防户”网格管理机制,将全乡划分为1个总网格、9个基础网格、125个片区网格和以10户农户为单位的916个小网格,实现对全乡10534户农户40954人的挂包管理服务全覆盖。
聚焦“一网统管无遗漏”。将疫情防控、村庄规划、人居环境整治、防返贫监测、政策宣传等内容统归到网格,实现了“一网统管”,做到“诉求在网格发现、服务在网格发展、纠纷在网格调处、矛盾在网格化解。2年累计利用网格开展疫情防控工作635次,解决群众诉求89件。
聚焦“一网通办无滞留”。建立联防户主动报告、组长监督管控、村委会有效治理、乡统筹解决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形成工作协同、功能集成、上下贯通、高效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实现了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处置应急事件、第一时间进行政策落实及反馈。2年累计收取民意46个,已全部进行政策答复和情况反馈。
一屏多联观鸡街——“小平台”联起“大平安”
探索“智慧+”信息化支撑基层治理和用好“西畴接诉即办”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助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规范化打造接待群众的信息化治理大厅,将小集镇视频监控、各行政村监控系统、各行政村便民服务大厅监控系统等智能化平台联入大厅,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多网并联、一屏再现和实时监控,有力破解重点人员服务管理、重点行业安全监管、重点领域矛盾化解等社会治理难题,对疫情防控、集镇管理、交通治理、抗灾减灾、儿童防溺水等工作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综治中心成为社会治理的“指挥部”、综合执法的“调度室”、政策宣传的“广播台”。
目前,辖区内共完成“雪亮工程”70个卡点建设,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及音柱43个,“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安装覆盖率达31%,村组安装“村村响”喇叭覆盖率达100%。
一卡多用管鸡街——“小卡片”助力“大文明”
建立“征信达标卡+村规民约”管理制度,以征信达标卡为定性标尺,把执行村规民约情况纳入征信达标管理范畴,按照“一月一达标”的模式,由村小组长初评签字,村委会复核达标后盖章。
结合红黑榜评定制度,将不达标的农户纳入“黑榜户”管理,对于纳入黑名单管理的商户、村小组、群众等实行暂缓政策服务处理,直至村委会复核达标后恢复办理。通过把“软制度”与“硬管理”相结合,彻底根除了部分群众“等靠要”的顽疾,解决了少数村组村规民约刚性约束力不足的软肋。2022年,评选“平安家庭”1274户;给予政策服务暂缓的群众23户,完成整改23户,通过整改后给予政策支持的村小组36个。
(鸡街乡)
(编辑:郭韦 排版:尹颖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
请输入验证码